当前位置:人资网 >> HR新闻 >> 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
     

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

  昨天刚公布的中央1号文件,(即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》),提出“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”,并指出,“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,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……”农民工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群体。我省既是农民工输出大省,也是外来民工的吸纳大省,当前农民工就业压力明显增加,相当数量的农民工集中返乡,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。千方百计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,成了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。最近本报记者就“如何增加农民工就业,如何帮助返乡民工创业就业,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”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采访,本报从今天起推出“关于做好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”系列报道,希望对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问题有所启示。     昨天,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,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透露,在全国外出务工农民中,目前约有2000万人今年工作尚未有着落。

  同样是昨天,本文记者的私家车要办年检、办保险,刚上班事情多,哪有时间忙这些事呢,正当记者发愁时,朋友介绍了“跑腿110”公司,一个电话过去,对方承诺“两天之内帮你搞定”。

  “跑腿110”公司成立不到两年,现已固定用工80余人,大都是农民工。

  “跑腿110”的出现,为记者写这组农民工的稿件打开了思路。

  “0.5级产业”释放就业“海绵效应”

  随着时代的变化,社会对“跑腿110”这样的新行当需求越来越多。

  比如每个城里人几乎都有几件旧家电,用了七八年的冰箱、彩电,还有早已下岗在家的录音机、录放机……怎么处理?最近,在常州有一个来自河南商丘的“破烂王”老郑,靠一把螺丝刀一辆三轮车,每个月都能固定收入上千元。老郑的“上线”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周全法教授,他眼下正领衔一个国家级再生资源项目,用废弃线路板提炼金、银、铜、铂等多种稀重金属。这个项目刚刚进入产业化,也随之开发出一个新工种:电子废弃物处理工。

  要回收、处理偌大的“电子垃圾山”,将培训、吸纳一大批进行资源回收的“破烂王”和“拆解工”。周全法说,今后几年我国将迎来一个家电、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新旧更替的高峰,资源循环产业是为现代工业服务的新兴产业,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新行当。一把榔头、一把螺丝刀就可为千万计的农民工带来稳定收入。

  城市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的服务支撑。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新农村兴建了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向全村138位60岁以上的老人推出上门送食、打扫卫生、清洗衣被、修理电器、陪同就医、陪同采买等服务,动态吸纳数十名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。

  随着产业裂变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发展,一批为传统的一二三产配套的新行当应运而生,经济学家把这些新行当形象地称之为“0.5级产业”,这些行当为农民工带来了新一轮就业契机。

  经济学家认为,与传统制造业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的就业吸纳能力不同,“0.5级产业”是弹性巨大的“就业海绵”,成为当下农民工新岗位开发的重点。

  省劳动保障厅就业专家指出,像家庭修配、代办服务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、病人看护、幼儿接送、居家养老等具体而微小的服务业,看似“低端”,却是多姿多彩的“经济马赛克”,营造出层叠交叉的多样性就业生态。

  农民工就业大可不必扎堆于工厂车间等“显性岗位”,大量的“中间产业”、“隐性岗位”为农民工提供了全新的广阔舞台。

  “发展是就业之源”

  但话又说回来, 像“跑腿110”这样的新行当有一个开发、催生的过程。我们提倡为农民工营造“层叠交叉的多样性就业生态”的同时,决不能忽略企业发挥农民工就业的“主阵地”作用。

  去年12月6日,无锡市红豆集团等18家用工规模企业联合发出倡议,面对金融危机对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,要变“减员增效”为“稳员增效”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红豆集团不仅没裁员,近一个月来还招收了一批服装加工等熟练工种的农民工。

  “发展是就业之源”。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告诉记者,年后将上马红豆连锁专卖及配套物流基地、红豆杉科技示范基地及药业深加工项目、子午线轮胎扩建及配套热电技改项目等,可创造上万个新就业岗位。

  千方百计开源节流,而不是简单地一裁了之——正成为当下很多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亮丽“写真”。镇江金东纸业总经理吴省芳算过一笔账:裁减10%的员工,生产一吨纸也只能减少十余元的成本,而采购成本占产品总成本七成之多,只要降低采购成本1%,就能远远超过裁员10%所节省的成本。通过成本控制,目前,金东纸业每吨纸综合能耗下降了2%,相当于“挽留”了总用工数量的两成。

 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,我省不少企业采用灵活用工、弹性工时、三班改两班,两班改一班等办法,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,稳定现有就业岗位。

  解读中央和省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,不难看出,其落脚点都是试图通过减轻企业用人和运营成本,尽可能保住“存量岗位”。企业压一点利润,员工降一点工资预期,留住人心,相约未来,无疑是一个多赢结局。

  民工兄弟也要转变“饭碗观”

  “跑腿110”的事例说明,民工兄弟们也需树立灵活就业的“饭碗观”,把求职的眼光放得更远一点。

 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,农民工进城打工,51.8%的人是靠亲戚朋友和同乡介绍求职。通过招工广告、劳务市场、中介机构等社会公共信息渠道的仅占十几个百分点。目前,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向农民工免费敞开,有的还在劳务市场、车站等场所竖立告示牌,公布联系方法、公益性岗位信息,农民工朋友要耳听八方、多多留意。

  现行城镇就业登记制度下,农民工就业既不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,也无法进入城镇失业登记的准确统计。但毫无疑义,各级政府就是农民工就业的“第一责任人”。从宏观政策看,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10项新政,将投入巨资加快民生工程、基础设施、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,这些项目应尽可能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;从微观层面看,地方政府依然可以有所作为。比如加快新农村、小城镇、卫星镇建设,整合公益性岗位资源,组建卫生保洁、公园看护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库等。

  新形势下,“第三方力量”的积极介入,也让农民工就业岗位的“蓄水池”进一步扩容。去年10月份以来,东台市发挥驻外“流动党支部”的作用,把农民工失业、返乡信息动态反馈,并提前联系本地企业、园区等用工市场,保证了农民工的“不间断就业”。我省很多其他地方也纷纷开展“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”活动,采取“一联一”或“一帮几”的形式,帮助农民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。

  前不久召开的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,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指导、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;充分发挥街道、社区、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,建立健全农民工统计监测网络。多几个帮手,农民工就业仍然天广地阔。 
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